在中國僑聯(lián)、國家文物局組織開展的“共和國印記——僑心共筑中國夢”主題活動中,由省僑聯(lián)、省文物局組織,發(fā)動陜西歷史博物館推薦的“抗美援朝時期黃海道海州市華僑獻給赴朝慰問團的錦旗”入選“共和國印記”見證物。
1950年6月25日,朝鮮內(nèi)戰(zhàn)爆發(fā)。不久之后,美國出兵干涉,并把戰(zhàn)火北犯到鴨綠江邊。在此危急形勢之下,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毅然決然選擇支援朝鮮,保衛(wèi)祖國。中國人民志愿軍趕赴朝鮮,全力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(zhàn)。
在這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中,祖國親人始終心系在異國他鄉(xiāng)的中國軍民。1951年4月起,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開始組織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,前往朝鮮組織慰問,1951年、1952年和1953年共組織了三屆慰問團奔赴朝鮮。
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由總團及八個分團組成,其中第二總分團為西北地區(qū)各界代表組成,團長是時任省人民政府主席的趙壽山。1953年4月,由西北文藝團體組成的第三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文藝工作團第五團,跨過鴨綠江前往朝鮮西線戰(zhàn)場慰問演出。在五個月的時間里,他們走遍朝鮮西部大戰(zhàn)區(qū),行程上萬里,極大地鼓舞了志愿軍的士氣和信心,密切了與各地民眾的關系。1954年1月16日,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第二總分團結束在朝慰問回到西安。
第三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西北分團為在朝軍民、僑胞們帶去了慰問品、帶去祖國人民的關懷和敬意;同時,也帶回了在朝軍民、僑胞們的回贈品、帶回了在他們對祖國人民的拳拳之心。
在諸多物證中,有一件特殊的錦旗值得關注。錦旗長170厘米,寬102厘米,重0.36千克。錦旗為絲織面料,正面以紅色做底,黃色鑲邊,白色書文:
獻給
祖國第三屆赴朝慰問團
敬愛的祖國親人們:在為著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(yè)奮斗當中,勝利的前進吧。
黃海道海州市華僑全體贈
文字上方有一旗幟環(huán)繞的徽章,徽章中心有一五角星,五角星中是毛澤東主席的頭像。
旗幟背面以粉色做底,光素無字,簡約素凈。
小小一面錦旗,寄托著深深的情感。黃海道海州市僑民心聲,也是廣大僑胞的共同心聲。這些話語體現(xiàn)出在朝僑胞們心系桑梓的愛國情懷,體現(xiàn)出與祖國親人的深厚感情,也體現(xiàn)出與新中國風雨同舟、榮辱與共的感人歷史,顯示出廣大僑胞對中華民族實現(xiàn)民族獨立、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、生活幸福的殷切期盼與自信。
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與前兩屆相比,具有更廣大、深刻的意義。首先,這屆慰問團成員達5448人,是歷屆慰問團規(guī)模最大、人數(shù)最多的。慰問團的總團長由賀龍擔任,副總團長有章伯鈞、蔡廷鍇、吳晗、老舍等19位各界知名人士。其次,慰問團的成員組成非常廣泛,既有全國各民族、各民主黨派、各人民團體和革命烈士軍屬代表,也有文教界、新聞界、工商界、宗教界和海外華僑的代表,以及全國各地優(yōu)秀的文藝工作團。
值得注意的是,贈送錦旗的華僑所在的黃海道海州市也與中國有著不小的淵源。黃海道位于朝鮮半島中西部,道名由黃州和海州合成,是昔日朝鮮八道之一。海州市是朝鮮黃海南道的首府,南臨黃海海州灣。在公元三世紀左右,這里曾經(jīng)是中原王朝所轄帶方郡下屬的居民定居點。帶方郡是中原王朝在朝鮮半島中西部設置的軍事、政治、經(jīng)濟的地方中心。根據(jù)朝鮮發(fā)現(xiàn)的4世紀和5世紀初的帶有東晉年號和官銜的漢人墓銘和磚銘,帶方等地區(qū)的漢人城鎮(zhèn)和地方政權組織長期奉行著東晉正朔,顯示出強烈的華夏認同。
無論古今,無論身在何處,始終有一種超越時空的凝聚力,將華夏人民的心始終與祖國大陸緊緊連在一起。
目前,該錦旗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。